校址歷史概貌
唐長安城是我國歷史上繁榮昌盛的唐王朝的國都。全城東西向+四條大街,南北向十一條大街,總共二十五條大街相互交錯,彼此平行,筆直寬敞,極為整齊。以此形成的坊(里)布局,極象圍棋盤上的方格,這正如白屠易詩中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曰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p>
唐初全城1O8坊,后增為110坊,開元后又減到109坊了。坊(里)的稱呼,隋文時稱”坊”,隋揚帝時改”里”,唐代又稱“坊”或以“坊”、”里”并稱。在白居易詩里,大多稱”里”。
白居易第一故居東亭所在的常樂坊位于唐興慶宮的南面,長安城東大門一一春明門之內,道政坊居北,次南常樂坊。兩坊東距唐夾城和東墻基,西面與唐東市相毗鄰。常樂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為新昌坊(青龍寺位此坊內)。
據文獻記載:常樂、道政二坊東西各長650步(955.5米)南北各長325步(477.75米);兩坊間東西街寬47步(69.09米)。據考古實測:常樂、道政兩坊東西各長1125米:常樂坊南北544米,道政坊500米;兩坊間街寬44米。
校園正居常樂、道政二坊之地
從考古實測得知,現今西安交通大學校園正座落在唐長安城常樂、道政二坊的舊址上:
1.據考古鉆探(見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一文):“唐興慶宮位于今西安城東郊。東至亢家堡西106米,西至經九路東90米,南至緯十街北84米,北至東窯坊”。今日西安交通大學校園西圍墻之外即是經九路,校園北面的咸寧西路便是五十年代的緯十街,校園北大門對面的興慶宮公園就是在唐興慶宮部分遺址上修建起來的。校園正居經九路之東。今咸寧西路(緯十街)之南,也就是唐興慶宮之南。
2.據考古發掘(見馬德志的《唐長安興慶宮發掘記)):“唐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位于宮城的南墻處,西距西宮墻125米樓址呈長方形,現存柱礎東西共6排,南北為4排。從柱礎來看,樓址東西廣5間(26.5米),進深3間(19米).其面積為500余平方米?!备鶕嵉卣闪?,樓址中心東距公園南門中軸線98.75米。今天,交通大學的思源學生活動中心、錢學森圖書館、騰飛塔、校北門與興慶官公園南門正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

3.根據考古探測:“春明門居東城墻自南向北46oo米處,即今之緯十街偏北地方。其地西距今之緯十街起點約1320米,東距經五路十字口約340米”。這里的緯十街,現為咸寧路;五十年代的經五路,后稱金花南路,現為東二環路。經五路十字口之西340米,正處今交大商場街北口十字(座標為:x=7976.164 y=16400.340)偏東處。而春明門遺址應當在今商場街北端偏東、咸寧西路北沿處。唐長安東城墻正沿交大商場街東沿穿行而過。從而可以清楚地看出,交大校園以及一村和化工學院正居唐長安城東大門——春明門之內、東城墻之西、春明門大街之南。
4.學校征地檔案查明:西安交通大學自校園西墻到三村東墻東西寬度為1538.64米,校園南北長度為1084.432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校園東西寬度大于兩坊東西寬度,且交大二村、三村尚座落于唐城之外。而校園南北長度(1084.432米)則與兩坊南北長度加坊間街寬的1088米之數相差無幾。這就是說,今天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包括交大一村、附中、職教學院以及化工學院一帶,也包括黃甫莊和南北沙坡村在內)正居唐代常樂、道政二坊之地。
白居易第一故居東亭所在的常樂坊位于唐興慶宮的南面,長安城東大門一一春明門之內,道政坊居北,次南常樂坊。兩坊東距唐夾城和東墻基,西面與唐東市相毗鄰。常樂坊之南是靖恭坊,再南為新昌坊(青龍寺位此坊內)。